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夹 | 联系我们
 
首 页
桂林会议
桂林酒店
桂林景点
桂林新闻
桂林机票
联系我们
 
  桂林中航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热线400 689 1766我们以诚信、专业、热忱、创新为宗旨,真诚为您服务。  
 
关键字
线路类型
价格不超过
途径景点
热门搜索:阳朔 印象刘三姐 三山两洞 桂林会议旅游
桂林一日游 龙胜梯田
桂林酒店
[其它]
¥250
[其它]
¥250
[桂林]
¥160
[其它]
¥250
[其它]
¥250
[桂林]
¥370
[桂林]
¥560
[桂林]
¥850
[其它]
¥380
[其它]
¥316
[其它]
¥560
[其它]
¥680
[其它]
¥530
桂林新闻
[旅游新闻]
[旅游新闻]
[旅游新闻]
[旅游新闻]
[旅游新闻]
[旅游新闻]
[旅游新闻]
[旅游新闻]
[旅游新闻]
[旅游新闻]
[旅游新闻]
 
 
  您的位置:
首页 >> 旅游新闻 >> 桂林旅游先了解广西当地风俗  
桂林旅游先了解广西当地风俗    
作者:桂林会议旅游网  日期:2010-07-24 17:11:07  关键字:桂林旅游、桂林民俗
 


   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多种少数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区,他们各自的语言、服饰、建筑物、生活习惯、风土人情、喜庆节日、民间艺术、工艺特产、烹调技术等,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,为民族风情观光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。如壮族的三月三歌节、瑶族的达努节和盘王节、苗族的踩花山、仫佬族的走坡节、侗族的花炮节,以及别有风味的打油茶等,都充满着浓郁的民族风情,吸引着人们去观光。
 
壮族
  铜鼓--广西是我国古代铸造和使用铜鼓的主要地区之一。在广西,从桂南到桂北,从桂东到桂西,不断有铜鼓出土。广西如今仍有一些少数民族珍藏和使用铜鼓。壮族、瑶族等都是使用和制造铜鼓的民族之一。据不完全统计,广西目前有馆藏铜鼓600多面,民间所藏和使用的铜鼓就更加丰富,仅东兰县就有近500面。在北流县出土的一面铜鼓,面径达156厘米,高67.5厘米,重达300公斤,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铜鼓,被誉为“铜鼓之王”。
  ——醉人的壮家水酒
  广西少数民族大都喜爱饮酒,因而几乎每家每户都会酿酒。其中,有东方“魔酒”之美誉的壮家水酒更是让人垂涎三尺。
  壮家的水酒其貌不扬,酒色灰里灰气的,俨然清澈碧剔的泉水遭了尘埃染指,但质地却独具匠心:既无香槟酒的腻甜,也无白酒的刚烈。味觉古而不典。只要你走进壮家村寨,好客的壮家人就会拿陈年水酒招待你。当主人打开酒坛,满屋就弥漫着淳厚的酒香。待主人按壮家的习俗把一大海碗水酒递到你的手上时,那份真诚,那份热情已经使你整个身心都溶到酒里去了。喝一口,那感觉更是不同,是酒,但没有酒的冲呛感觉,只觉得有一股暖流涌遍全身。轻松、舒畅、酒不醉人,心就醉了。真是此酒只应天上有,人间能得几回饮?
  壮家的水酒酒味独特,得益了它的配制技术。水酒是以香糯、泉水为原料酿制而成的。酿酒时,先将糯米淘洗,用清水浸泡12个小时,见略有发胀,便用蒸笼蒸熟:将蒸熟的糯米饭趁热摊开,使其疏松,让其自然冷却至30℃,然后将适量水酒药洒于糯饭中轻轻拌匀,之后,将拌好酒药的糯饭装入事先准备好的酒坛子 ,再密封约一个月的时间,便可开坛饮用了。当然,密封时间愈长,水酒醇香度、可口程度就愈甘美了。
  值得一提的是,配制壮家水酒的酒曲,是壮家人从山上采来羊角叶等多种野生植物制成的,这些野生植物都具有开胃、御寒、驱风活血的功能,加上酿酒的糯米是壮家人自己种的,酿酒的水是从深山里流出来的山泉水,酿出来的酒自然纯正无假,虽然不经国家认证,没有商标专利,但你尽管放心地喝,因为这水酒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。
 
彝族
  彝族多为一夫一妻制家庭,重舅权,重女方亲戚,习惯实行姑舅表婚,部分地区流行入赘婚。婚丧习俗颇有特点,如舅舅对外甥的婚约有较大支配权,死了人先要向舅家报丧。女婿在有红白事时和各种节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等。
  彝族人珍管铜鼓,铜鼓在他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,凡遇年节都在公坪中敲铜鼓,跳铜鼓舞,建新房和白事时也使用铜鼓。敲铜鼓跳新房,遇丧事则敲铜鼓送葬,结婚等喜事一般少用铜鼓,但若远来客人多,也可以使用。彝族人一听见铜鼓敲击声,就会情不自禁地起舞。
 
毛南族
  毛南族文学艺术丰富多彩,富有民族特色。其中有数量繁多、内容丰富、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高的民间文学,也有作家文学。前者有大量的散文、韵文和戏剧之类作品,后者以诗、词等韵文作品为主。与民歌相应的音乐有“欢草”、“欢单”、“欢耍”、“童谣耍、“五字比”、“草比”、“排见”等十三种曲调,悠扬动人,热情奔放。此外,还有古朴的舞蹈、精美的石雕、刺绣和织锦艺术。
  毛南族的风俗习惯别一番情趣,是其传统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如聚族姓而居,保留了公社的习尚;古朴的婚俗、形式多样的自然崇拜,都有浓郁的民族特点。
 
苗族
  苗族家庭多数一夫一妻制。若夫妇久婚无子女,经女方同意,男方可娶二妻(妾),妾之地位与前妻平等。中年丧偶可再婚嫁。男女青年恋爱自由,结婚要征询父母的意见,若父母反对,则采取私逃的办法。有些地方至今还有“姑舅表婚”的近亲结婚现象和不落夫家习俗。
  桂北和桂东北土山区的苗族人民以糯米、大米为主食,杂以玉米、小米、红薯等。桂西石山区的苗族则以玉米为主食,拦以大米,荞麦和南瓜。苗族喜食酒、辣椒、酸菜。桂北苗族喜欢腌制酸鱼酸肉,每天早午餐有“打油茶”的习惯,桂西北的苗族喜爱腌制辣椒骨和做豆腐霉。油茶是瑶族人民喜爱的饮料。他们用家乡盛产的糯米、茶油和茶叶,制成甘甜清香的油茶,饮用后可以提神醒脑,焕发精神,解除疲劳,而且还有祛寒暖胃,治疗感冒、腹泻的功效。瑶族人每天都喝油茶,而客人来到,必定要热情地打油茶接待。
  苗族服饰,男子除了头缠包头巾、身穿麻布衣、束奇妙带外,其余与壮、汉族相同。妇女的服饰分为便装和盛装。便装一般为大襟右衽衣,衣长齐腰,下穿百裙或宽阔短裤。裙的长短不一,有的裙长过膝,有的仅及膝盖,有蓝靛色、青蓝色、黑色和白色等。盛装华丽厚重,布料精选,领边、襟旁、袖口等显眼处无不镶有挑花刺绣的花边。姑娘盛装时头上插银簪、银花,带项链、项圈、胸牌、耳环手镯等多种,显得美丽多姿。 苗族没有统一的宗教,信仰多神。以神灵崇拜、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。苗族丧葬有简有繁,一般实行土葬。
  苗族个能歌善舞的民族。民间文学十分丰富,有故事传说、寓言、谚语和歌谣,神话故事有《灯花》、《龙牙颗颗钉满天》等。苗族的舞路,多用芦笙伴舞,故统“芦笙舞”。广西苗族地区还流行爬午、跳雷、鸟枪射击、摔跤等传统体育活动。民间乐器有芦笙、铜鼓、唢呐、洞箫、苗笛、月等。手工艺有挑花、刺绣、蜡染、编织,工艺精美,颇负盛名。
 
瑶族
  瑶族村寨规模小,多则几十户,少则三、五户。房屋多为竹木结构,也土筑墙,上盖瓦片;一般分为三间,中为厅堂,两侧为灶房和火堂,后作卧室和客房;在两侧设两门,门为平时进出,一门为便于姑娘和情人谈情说爱进出;正面开设大门,是婚丧祭祀时人出入之门。
  瑶族家庭组织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。以族外婚为主。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,但结婚必须征得父母同意,要收一定数量的聘礼金。招郎入赘的习俗较普遍,南丹等地瑶族舅权很大,外甥女只有在舅父无子时,才能嫁给别人,但娉礼由舅父收领。
  瑶族民间文学十分丰富。《盘瓠传说》、《密洛陀》神话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生活气息。瑶族是热爱唱歌的民族,不论男女和,都喜欢唱歌。《盘王歌》是瑶族长歌代表作,全歌达万行,形式不拘一格。还有《密洛陀》古歌、甲子歌、信歌等,瑶族信歌是以歌代信。长鼓舞和铜鼓舞是瑶族传统舞蹈。瑶族民间工艺美术有挑花、刺绣、织锦、腊染等,工艺精巧,历史悠久,颇负盛名。
 
仫佬族
  在仫佬族地区,以同姓共村者为多。群众住房,一般是泥墙瓦顶的平房,楼房和茅房甚少。正房门边挖砌地炉,燃煤烧水煮食、烘物、取暖。牲畜拦圈一般都与住房分开,因而室内比较整洁。一般盛行小家庭制,子女结婚后不久即与父母兄弟分居。男女分工不很严格,男子多作重体力劳动,妇女除操持家务劳动外,还可担负犁、耙田、打谷等重活。过去普遍流行父母包办婚,早婚,青年男女虽可“走坡”恋爱,但必须经过双方家长同意才能成音标,同姓不婚,寡妇再婚必得六房家庭同意。人死后家人要履行报丧(报外家)、“买水”沐尸、打斋、挂幡、戴孝(做道场)、择吉日、安葬的办丧事秩序。对于不正常死亡者,还要举行过“火炼”仪式。过“火炼”现已不行。
  仫佬族是个喜爱唱歌的民族,男女老少普遍会对歌,凡过年和“走坡”时节,随处都可以听到对歌声。解放前,几乎家家有歌本,村村有老歌手。他们用山歌来表达本民族的生产、生活和男女之间的爱情。山歌的种类“随口答”、“古条”和“口风”三种。在仫佬族群众中还流行着许多世间故事和谚语,如《罗大庙的传说》等。 仡佬族
仡佬族民间较普遍的体育游戏有打篾鸡蛋、打花龙、打鸡毛球、赛马、跳筋舞、磨猫等。打篾鸡蛋,是用楠竹或金竹细篾编织成一个鸭蛋大的球,球内塞满稻草或碎布旧棉做成,在平坦地上划出分界线,参赛两队各自进入自己的半场。比赛开始,甲方用手把“蛋”拍击到乙方场地,乙方再打过来,或用脚踢过来。蛋被打出界外,或没有接住,或触到了手足之外的身体部位,对方便可得分,以得分多少计胜负。
  “花龙”是在蔑编的球中装了些铜钱和碎磁片,拍打或投掷时能发出悦耳的声音。比赛时不分队,先由一人抛掷“花龙”,参赛者去抢接,接到手后再抛,并喊叫自己要抛“花龙”了,谁接抛的次数多,谁就是优胜者。因为争抢激烈,又没有固定的场地范围和比赛时间,所以很热闹,也很容易看出谁最机敏,最有耐力。
 
侗族
  在侗族聚居的地区,姑娘们一年四季都喜欢头戴一条彩色的花巾。
  侗族头巾,种类繁多,就地域分,有“帕龙闹”、“帕蚩”、“帕贡”;就颜色分,有白色、蓝色、花色。选用头巾很有讲究。未婚少女彩巾二尺见方;图案呈白底红花,绣着“杜鹃盛开”、“桃点红斑“等。它象征着姑娘像花儿般清纯美丽;已婚妇女的彩巾,一般是蓝底白边,上绣“鸳鸯戏水”、“龙凤齐飞”,象征着夫妻吉祥如意,比翼双飞上了年纪的妇女则巾长七尺,还要纯黑色,框白花边,以显示长者的威严稳重。这些彩色头巾款式各异,图案约有200余种,她们编织钩绣时没有专门的图案设计。而是靠世代相传的腹稿,由姑娘们一针一线、一钩一挑编绣出来,可见侗族民间工艺水平之高超。
  头巾的佩戴方法也有很多规矩。过了门的媳妇要将辫发在脑后梳成发髻裹在帕内,彩巾在上扎成八字形的结。未出嫁的将辫子留在头帕外,彩巾在脑后扎成一对蝴蝶结。老年人则把头发挽成发髻盘于头顶,将长长的彩巾叠公分宽的条带,从右至左头上盘缠七圈,线条匀称齐整,名曰“七仙盘寿”。
头巾是侗族姑娘智慧的结晶,她们从小就跟阿妈、姑嫂学习编织彩巾。在侗家人眼里,往往以彩巾的多少和好坏作为评价姑娘的尺度,彩巾多,做工细,说明姑娘勤快,灵巧,颇受小伙子青睐。因此,头巾除了用于侗族姑娘的装饰外,还具有联系青年男女爱情的纽带作用。
 
上一个:桂林旅游发展.1 桂林旅游会议信息
下一个:桂林旅游时可品尝特色风味小吃
 
 
 
 
友情连接:
广西国旅南宁会议 北海中旅北海会议 桂林火车票 桂林旅游 桂林会议公司 桂林国旅假期 桂林会议网 桂林网站建设
桂林机票酒店预订网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邮政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支付宝 信天游
 
首 页
|
桂林旅游
|
桂林旅游酒店
|
桂林会议
|
桂林旅游景点
|
桂林旅游新闻
|
联系我们
 
旅游许可证: L-GX-100273
网站备案号: 桂ICP备2021002601号
企业法人营业执照:(企)914503005547015973(1-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