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核心提示:7月17日是农历“六月初六”,是瑶族同胞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——“尝新节”。昨天上午,桂林市灵川县青狮潭镇东源村委新寨村瑶族同胞举行了“六月六”活动,吸引了众多游客。

长鼓舞是瑶族传统的民间舞蹈,以使用长鼓作舞而得名,最早为祭祀盘王时所跳。盘王为瑶族敬奉的始祖神。

长鼓舞是瑶族传统的民间舞蹈,以使用长鼓作舞而得名,最早为祭祀盘王时所跳。盘王为瑶族敬奉的始祖神。

瑶族同胞在表演敬龟舞

敬龟舞是瑶族传统祭祀活动之一。传说在远古时候,瑶族祖先跨海迁移,结果在海上遇到大风暴。连续七天七夜的大风暴,把瑶族先民的船只撕得粉碎,就在这时,海面上出现了一只大龟,瑶族先民纷纷爬上龟背,才逃过这一浩劫。从此,瑶族将龟视为吉祥物。“敬龟舞”即表现这一捉龟供神的全过程。

当地的瑶族主要是盘瑶,又称平头瑶
桂林生活网讯 7月17日是农历“六月初六”,也是瑶族同胞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——“尝新节”。昨天上午,桂林市灵川县青狮潭镇东源村委新寨村瑶族同胞举行了“六月六”活动,吸引了众多游客。村寨前的两公里道路两边停满轿车,还有不少广东、湖南等外省的车辆。节庆活动之后,六百多名游客和村寨里的瑶胞们聚餐,共享节日的快乐。
新寨村和老寨村是灵川县典型的语言、服饰、风俗习惯、生态环境等保存最完整的瑶族村寨。村寨里的男女老少喜欢打油茶、唱歌跳舞,自发组织有民族歌舞队,重大传统节日,男女老幼瑶胞穿着民族服装唱歌跳舞开展活动。世代相传的长鼓舞、敬龟舞、红棍舞和草龙舞已被灵川县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。

舞草龙是“六月六”尝新节瑶族传统祭祀活动之一。原来是丰收季节表演的祭祀舞蹈,由旧时的网状龙演变而来,草龙用稻草扎成,长约八丈,直径约1尺5,一人舞龙珠前引,九人舞龙。

瑶胞在表演舞草龙

瑶族“六月六”民俗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

三位在外上学的瑶族MM回来参加“六月六”民俗活动

天伦之乐 瑶族老奶奶抱着的小孩的表情十分有趣、可爱

瑶胞挑着象征着粮食丰收的箩筐从稻田边走过

17日的民俗活动吸引了相当多的摄影爱好者

游客欣赏完瑶胞的表演后,纷纷拿起瑶族的长鼓拍照留念
更多资讯www.citsgl.com